鱈魚是在海洋底層和深海中下層的冷水魚類,是海洋世界中的大家族,它的種類很多,大多數分布于大西洋北部的海域,是經濟價值*的魚類。在鱈魚的家族里,太平洋鱈和大西洋鱈的資源豐富,是低脂、低熱量的健康食品,被北歐人稱作是餐桌上的“營養師”,足以見得它的營養價值是相當高的。鱈魚的肉質厚實、刺少、味道鮮美。營養專家曾指出,它的蛋白質含量很高,而脂肪含量卻極低,少于0.5%,幾乎和鯊魚肉一樣。更重要的是,鱈魚的肝臟含油量高達45%,同時還含有A、D和E等多種維生素。鱈魚的肉白細鮮嫩,清口不膩、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的食用魚類。除了鮮食之外,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。用鱈魚加工成的冷凍魚片、魚段、塊凍魚排等產品,深受國內外客戶的歡迎。本片主要以實際操作為拍攝內容,以技術路線貫穿全片,詳細地向觀眾朋友們介紹了鱈魚的加工技術。
相關知識:
鱈魚(鱈魚科)Gadous macrocephaius。鱈科(Gadidae)大型冷水重要經濟魚,學名Gadus morhua。產于北大西洋兩側,一般棲于近底層,其分布由近岸帶到深海區。是名貴食用魚,其肝可制魚肝油。具三背鰭、二臀鰭、一腭須。體色多樣,從淡綠或淡灰到褐色或淡黑,也可為暗淡紅色到鮮紅色;體上并有深色斑點。一般捕撈個體的體重可達11.5公斤(25磅),但zui大的可達1.8米(6英尺)長,91公斤(201磅)重。以其他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。食量大,是貪食的洄游魚類。北太平洋東部及西部均產的大頭鱈(G. macrocephalus)與大西洋鱈很相似,但較小,zui大可達75厘米(30英寸),斑駁的淺褐色,側線白色。
[地方名]大頭青、大口魚、大頭魚、明太魚、水口、闊口魚、大頭腥、石腸魚。
[形態特征]體延長,稍側扁,尾部向后漸細一般作長25~40厘米,體重300~750克。頭大,口大,上頜略長于下頜,頸部有一觸須,須長等于或略長于眼徑。兩頜及犁骨均具絨毛狀牙。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,側線明顯、背鰭3個,臀鰭2個,各鰭均無硬棘,*由鰭條組成。頭、背及體側為灰褐色,并具不規則深褐色斑紋,腹面為灰白色。胸絡淺黃色,其他各鱔均為灰色。
[產地、產季]分布于北太平洋。我國產于黃海和東海北部。主要漁場在黃海北部、山東高角東南偏東和海洋島南部及東南海區。漁期有冬、夏兩汛,冬汛是12月至翌年2月份;夏汛為4~7月份。
[經濟價值]屬冷水性底層魚類,為北方沿海出產的海洋經濟魚類之一。鱈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6.5克、脂肪0.4克。其肉質白細鮮嫩,清口不膩、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為主要食用魚類之一。除鮮食外,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,此外鱈魚肝大而且含油量高,富含維生素A和D,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。
鱈魚大部分在太平洋、大西洋北方水溫0℃~16℃的寒冷海里。
只要會動的東西,什么都吃[http://www.nczfj。。com/],吃得多,因此長得也快,約10年多就能長到1米大;繁殖力也強,體長1米左右的雌魚,一次可產300萬~400萬粒卵之多。捕捉很容易,自古就是相當有名的食用魚。
世界上zui不怕冷的魚,是南極的鱈魚。在南極寒冷的冰水中,它能夠凍而不僵。原來,這種魚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叫糖肌的成分,功效和汽車的防凍劑相似。
南極鱈魚在南大洋比較寒冷的海域,甚至在位于南緯82°的羅斯冰架附近都有它的分布。它體長40厘米左右,體重為幾公斤,體型短粗,呈銀灰色,略帶黑褐色斑點,頭大,嘴圓,唇厚,血液為灰白色,沒有血紅蛋白。作為食用魚類,它肉嫩質白,味道鮮美可口,營養價值較高。它的*生理功能是抗低溫,因此南極鱈魚除了作為重要資源而進行商業性開發外,它的抗凍功能也備受重視。
魚類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,一般魚類在-1℃就凍成“冰棒”了。南極鱈魚卻能在-1.87℃的溫度下活躍,若無其事地游來游去。原來,在南極鱈魚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生物化學物質,叫做抗凍蛋白,就是這種抗凍蛋白在起作用。
抗凍蛋白所以具有抗凍作用,是因為其分子具有擴展的性質,好像其結構上有一塊極易與水或冰相互作用的表面區域,以此降低水的冰點,從而阻止體液的凍結。因此,抗凍蛋白賦予南極鱈魚一種驚人的抗低溫能力。
鱈魚通常是指鱈形目魚類,是海洋世界的大家族,已知約有500余種,是海洋漁業的主捕對象。1996年鱈魚捕獲量達1071萬噸,占海洋漁業總產量的12%。主要捕撈種類屬鱈科、無須鱈科和長尾鱈科。已知*鱈科魚類有50多種,它們中大多數分布于大西洋北部大陸架海域,重要魚種有太平洋鱈、大西洋鱈、黑線鱈、藍鱈、綠青鱈、牙鱈、挪威長臂鱈和狹鱈等。
狹鱈是鱈科中的重要種類,是冷水性中下層魚類,廣泛分布于太平洋北部,從日本海南部向北沿俄羅斯東部沿海,經白令海和阿留申群島、阿拉斯加南岸、加拿大西海岸至美國加利福尼亞中部、法羅群島、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是兩個重要漁場。狹鱈是漁獲量很高的經濟魚類,zui高年產量600多萬噸,1998年漁獲量為409.4萬噸,其中俄羅斯和美國占86.1%。
中國遠洋漁業于1985年起步至1991年,大型拖網加工船一直在白令公海作業,由于世界主要漁業國捕撈強度所致,沒幾年工夫白令公海的狹鱈資源就衰竭了,剛剛興起的我國遠洋捕撈業陷入了窘境。在鄂霍次克海中部有個南北狹長形如一尾狹鱈、四周被俄羅斯200海里經濟區包圍的小公海。當時遠洋公司的冷藏運輸船“海發”號在鄂海運魚粉時,意外發現了“新大陸”,波蘭數艘大型拖網加工船在此捕撈狹鱈,隨即中國遠洋船隊蜂擁而至,從此揭開了中國遠洋漁業的新篇章。
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3月,是捕撈狹鱈的黃金季節。探魚儀小熒屏經常是整版的紅色顯示,在冰層下400米的海底,僅堆積在一起越冬的狹鱈就有200米厚。那時的魚活動遲緩,魚群高度集中。
狹鱈有很高的經濟價值,它的蛋白質含量高,而脂肪含量低,特別適宜大規模工廠化、標準化加工生產。德國BADER工廠提供的設備是加工狹鱈的高手,速度快,質量好??杉庸こ捎写唐?、無刺片,腹部割下的“V”形塊加工成碎魚肉,魚頭等下角料加工成魚粉、魚油等。有專門加工魚糜的捕撈加工船,用狹鱈制成的魚糜潔白細膩,蛋白含量高,營養豐富,彈性特別好。以魚糜為原料能加工出魚腸、魚卷、魚餅、魚丸、蟹足棒等“遠洋”牌系列海鮮食品,是的藍色食品。
產品以適干咸干品為多,但是鹽分少的鮮咸干品也有生產。
1.鱈魚鲞 以大頭鱈為原料,進行如下加工處理:即將原料魚背部剖開,去除內臟后進行水洗,去除污物和污血。脫水后,撒上魚體重量5~10%的鹽,腌咸1~3天。水洗后,氣候適宜時進行日曬干燥,但多數進行機械干燥。機械干燥溫度為15~20℃,干燥2~3天后,停止干燥:用草蒲包包住原料,在自然條件下放置1~2天,此后繼續放置4~5天進行干燥。當具有適宜鹽味和具有*的香味時,其肉質為淡黃色到鱉甲色以及具有適度的彈性的產品,一般認為質量較好。
2.鱈魚片 以狹鱈為原料,作如下加工:即去除原料魚頭、內臟,接著去除皮和骨后,切成三爿肉片,然后充分水洗和去水后,在肉片上撒上鹽(撒鹽量為肉片重量的15~20%℃)腌咸2~3天,干燥用機械干燥,其干燥工序與上述魚鲞情況大致相同。